发布时间:2023-03-18浏览次数:270
中新网香港7月20日电 (记者 魏华都)第33届香港书展交流酒会19日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,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建春发言时称,今年书展香港书商推出大批题材多元的港版图书,香港社会也发挥连接内地和国际的纽带作用,用开放的胸怀办好书展,展现了出版业整体实力,更释放了香港加快腾飞的积极信号,坚定各界对香港未来的信心。
张建春表示,未来5年是香港出版业展现新动能、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期。中共中央宣传部、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全力支持香港出版业长远发展,推动内地与香港出版业优势互补,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。
祝酒仪式。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摄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致辞时表示,香港书展是一众书迷“以书会友”的大好日子,也是全城期待的阅读盛会。今届书展以“童来悦读少年时”点题,点出自小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性,十分有意义。书本除了带来知识外,也能提升个人素养、开阔视野、激发创意,希望年轻朋友切勿错过今届书展,要好好充实自己、增值自己。
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称,今年书展除了为业界打造非常重要的推广及销售平台外,还为市民提供适合一家大小、动静皆宜的多元化活动。来自香港、台湾和世界各地的作家亲临香港举办讲座,共同推广阅读文化。
当日,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卢新宁、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许正中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、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方舜文等主持祝酒仪式。(完)
中新社柏林7月20日电 题:探访德国柏林少林寺
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
挥拳、抬腿、舞棍......近日在德国柏林少林寺,卡特琳·施瓦伊格(Katrin Schwaiger)一招一式做得有模有样。在德国出生、奥地利长大的她,如今每两周需要穿梭于柏林和慕尼黑之间。只要在柏林,她每天都会到少林寺报到。
“我在少林寺已经学习一年多了。”她告诉中新社记者,包括气功、太极、功夫等在内,柏林少林寺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门类她都在学习。在柏林少林寺不仅锻炼身体,还让她领悟到生活的哲学与智慧,“感觉非常棒。”
图为7月13日,卡特琳·施瓦伊格在柏林少林寺练功。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
德国柏林少林寺成立于2001年7月,是中国嵩山少林寺在海外的第一座分寺,如今坐落于柏林联邦大道215号。与印象中的少林寺古刹不同,柏林少林寺由一家舞蹈学校改建而来。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含两层楼舍,每层各有一间练功房,练功房中有红灯笼、佛像、字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装饰。
探访当日,柏林少林寺对外张贴课程表上的一句话映入记者眼帘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”这句出自《道德经》的话被翻译成德语,让过往人群在了解课程设置的同时,感受中国人的精神智慧。
其实柏林少林寺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展现中国精神文化、战胜困难的历史。柏林少林寺方丈释永传介绍,成立之初,少林寺由德方投资,后因经营理念差异,德方于2005年突然撤资,使得学员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练功之地。少林寺师傅以极强的凝聚力和责任心,克服重重困难,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寺舍改址重塑。“虽然理念不同,但还是很感谢德方的付出,让中国少林文化在德国落地生花,惠泽众生。”
释永传表示,少林文化属于世界。柏林少林寺成立的初衷不只是简单推广少林功夫,而是通过少林功夫推广中国文化。少林文化讲究禅武合一,修身养性。很多人通过中国功夫,了解中医、中国文化,并在其影响下到中国留学。
德国小伙无名便是其中之一。该小伙的中文名“无名”出自释永传建议,是取道教文化而来。因对中国和中医的浓厚兴趣,他于2015年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,正式开启了中医学习之路。
如今,说着一口地道河南话的他,经常在中国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感悟,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未来要拍一些高质量的中英双语短视频,在国内外平台介绍中医和其背后的中国哲学,让外国人了解中医魅力。
自成立以来,如今已有数千名学员在柏林少林寺学习过,有小孩,也有老人,不仅来自柏林,也来自德国其他城市甚至周边国家。不同年龄、国籍、种族、肤色的学员,都能从柏林少林寺获得相同的中国文化体验。
图为7月13日,学员在少林寺师傅指导下练功。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
保加利亚人尼古拉·马泰夫(Nikolay Matev)在柏林生活了20余年,后来回到保加利亚。如今每次到柏林,他都会来少林寺学习气功等课程。他告诉记者,柏林少林寺可以让他获得内在的力量与宁静,这对今天的人们而言尤其重要。
为加深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,柏林少林寺会定期为学员提供实地到访中国的机会。今年10月,释永传将组织学员到嵩山少林寺修炼,然后到北京、西安等地领略中国故宫、长城、兵马俑等名胜古迹,了解中国历史人文故事。
因工作原因,施瓦伊格计划明年前往中国。她表示,中国文化是如此美丽,她也非常喜爱中国饮食。希望届时能够在中国多待一些时间,丰富不同体验。(完)